罗霄山脉深处的遂川县高坪镇明坑村,茶叶市场广场上的篝火熊熊燃烧,橙红火光映照着村民与游客的笑脸。来自长沙的游客举着手机,镜头对准遂川县老年大学带来的民俗表演,一边拍摄一边感慨:“白天在鹰盘山挑战徒步,傍晚看这场热闹的篝火晚会,等会儿还能住进凉爽安静的民宿,这趟旅行真是太值了!” 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遂川县近年来深耕 “避暑康养 + 民宿” 产业,让乡村生态资源变身致富密码的生动写照。
明坑村藏在海拔约 1200 米的山间,超过 80% 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天然氧吧,夏季平均气温仅 23℃,比城市低近 10℃,是名副其实的 “避暑凉岛”。如何把这份 “凉资源” 变成带动村民增收的 “热效益”?高坪镇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立足当地实际,探索出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的特色发展路径。
乡贤返乡创办的 “墨耘轩” 民宿,成了产业起步的 “样板间”。镇里围绕这家民宿,推出 “三帮一带” 机制:帮民宿设计乡土风格装修、帮村民改造闲置老宅、帮新手民宿主梳理运营流程,同时以 “墨耘轩” 的客源为基础,带动周边民宿共享客流。在这一机制带动下,13 户村民主动拿出 50 余万元,将自家老宅改造成各具特色的民宿。为了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高坪镇政府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全程协调证照办理、水电改造、道路修缮等难题,从基础设施到政策支持,全方位帮村民 “轻装上阵”。
为避免民宿各自为战、服务参差不齐,村里还创新成立了民宿管理公司,推行 “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分红” 模式。管理公司既保留每家民宿的独特风格 —— 有的主打亲子田园风,有的突出客家文化元素,有的打造森林观景房,又通过统一培训服务人员、制定卫生标准、设计避暑套餐,提升整体服务品质。同时,村里配套建设了生态停车场、避暑服务站,游客下车后能轻松拎包入住,不用再为停车、找路费心。
在客源拓展上,明坑村也跟上了 “互联网 +” 的步伐。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山间云海、篝火晚会、民宿生活等内容,让明坑村成了小有名气的 “网红” 避暑地;还主动对接研学机构、老年大学,开发森林康养课程、民俗体验活动,让客源从散客拓展到团队客。一位正在用手机直播篝火晚会的村民笑着说:“以前还担心没客人,现在根本不用出门揽客,手机一响,订单就自动来了。”
如今的明坑村,15 家民宿错落分布在青山绿水间,春季采茶、夏季避暑、秋季赏枫、冬季康养的四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夜晚广场上跳动的篝火,不仅点亮了游客的旅程,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路 —— 当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通过精准的产业规划、创新的运营模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曾经藏在深山的小村落,也能凭着绿水青山,成为村民稳稳的致富靠山。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