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的文字,总带着山水的悠然与温润。他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世艰”,写“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那些平常语汇中流出的意境,或旷达,或深情,赋予了生活一种诗意的尊严。他的风骨不张扬,却自成风景。
这份不动声色的气质,并非天赋所得,而是一路走来,与山川风物、人生经历相互砥砺的结果。江西,正是他精神底色的源头。童年在庐陵度过,那是他人生最初的天地。家境贫寒,母亲“画荻教子”,一笔一画间,他学会了耐性与坚韧,也在江西水乡的清幽里,养成了日后安静思辨的气质。那是山水涵养的起点,也是人格成形的根基。
仕途中,他几度被贬,却从未消沉。他能以山水自娱,以民风自乐,“太守宴也,宾主尽欢”,写的是宴饮,更是自得。他写《泷冈阡表》,情至深处而文不哀伤,字字哀婉而语自清明。他说“吾文章为世所推,不自谓过人”,文章卓然,而人不倨傲,正是欧阳修人格的注脚。
他的文字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仍有温度,正在于他不写空洞辞藻,而是写人的境地与感悟。他将山水写进日常,将情意藏入景色。他的笔像江南的水,澄澈、柔韧,不失力量;他的人像江西的山,温厚、沉静,自有其形。
他的风骨,他的从容,皆是江西山水的回响。

分享

收藏


在看
该篇文章来源:吉安文旅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