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9 日中国旅游日,江西上饶广丰区的铜钹山麓迎来一群特殊的 “追光者”—— 数百名徒步爱好者齐聚木城关,沿着徐霞客在《游记》中勾勒的轨迹,开启 “寻美上饶 重走霞客路” 的文化徒步之旅。四百年前,这位明代旅行家在此留下 “岩高峭插天,而石色皆赭” 的赞叹;四百年后,现代人用脚步丈量山水,让历史记载与自然奇观在行走中完成跨时空对话。
一、古道新行:从文字到实景的沉浸式穿越
清晨六点,薄雾中的木城关尚未完全苏醒,徒步队伍已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蜿蜒的古道两侧,百年香樟树冠如盖,山涧溪流潺潺作响,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徒步奏响的背景音乐。行至 “霞客歇脚处” 遗址,领队展开泛黄的《徐霞客游记》影印本,诵读那段关于白花岩 “石骨棱棱,皆作莲花瓣” 的描写,参与者们望着眼前赤红的丹霞岩壁与层叠如莲的岩纹,纷纷感叹 “古人诚不我欺”。
最富仪式感的环节出现在抵达白花岩之巅时。当徒步者们气喘吁吁地登上观景台,赣浙闽三省交界的壮丽风光扑面而来 —— 远处群峰如浪,近处云雾在峡谷间奔涌,恰似徐霞客笔下 “千峰嵯峨落其间,万丈霞光照尘寰” 的生动注脚。有参与者即兴创作短视频,将《游记》片段与眼前景色剪辑在一起,短短一小时便收获上万次播放,让 “古代顶流旅行博主” 的线路再度成为社交平台热点。
二、文化破圈:从历史符号到体验 IP 的升级
此次徒步不仅是一场体力的挑战,更是一次文化体验的创新。主办方在沿途设置多个 “霞客文化打卡点”:在鹊桥谷,参与者用古法造纸术制作 “旅行手账”,写下当日见闻;在九仙湖畔,专业演员重现徐霞客与当地山民交流的场景,让历史细节可触可感。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 “霞客密码” 定向越野活动,通过破解《游记》中的地理谜题寻找打卡点,完成任务的少年可获得 “小小霞客探险家” 证书。
“我们希望打破‘徒步就是走路’的固有认知,让每条步道都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 广丰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以徐霞客游线为核心,开发出 “一日经典线”“三日研学线” 等产品,配套建设霞客主题民宿、古道驿站,还推出 “霞客酒”“霞客饼” 等文创美食,形成 “行走 + 体验 + 消费” 的完整链条。2023 年,相关线路接待游客超 30 万人次,带动沿线村庄旅游收入增长 45%。
三、未来展望:让古道成为连接古今的文旅纽带
暮色四合时,徒步队伍返回霞客广场,徐霞客塑像在灯光中显得格外庄重。一位年轻母亲指着雕像告诉孩子:“四百年前,有位老爷爷像我们一样热爱旅行,用脚步记录了中国的美。” 这样的场景,正是广丰区推动霞客文化传承的缩影 —— 通过亲子徒步、高校研学、国际交流等多元形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行走中理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深刻内涵。
下一步,广丰区计划联合全国徐霞客游线城市,发起 “霞客古道申遗” 倡议,同时开发 VR 虚拟徒步系统,让无法亲临现场的游客也能 “云走霞客路”。“徐霞客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本游记,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精神。” 活动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持续的文旅创新,让这条古老的步道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在新时代继续讲述中国山水的动人故事。
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铜钹山巅,徒步者们的身影被拉长在古道上。四百年前的徐霞客或许不曾想到,他的足迹会在今天成为人们追寻诗意与远方的路标。而广丰这片土地,正以徒步为笔、山水为纸,在 “中国旅游日” 的契机中,书写着属于当代的文旅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