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末的萍乡洋溢着双重节庆的热烈气息。5 月 30 日傍晚,中国辣都萍乡・辣红安源展示展销中心前广场化身音乐海洋,一场名为 “声动阶梯・辣响萍城” 的端午主题音乐晚会在此启幕。婉转旋律顺着阶梯潺潺流淌,激越鼓点点燃全场热情,市民游客穿梭于文创市集与美食展位间,目睹舞台上正上演的 “辣粽挑战赛”—— 新品 “辣红安源” 剁椒粽子首次亮相,其独特的辛辣风味吸引众多挑战者跃跃欲试。
“这辣度够劲儿,就是记忆里的安源味道!” 返乡青年李浩咬下粽子时的 “嘶哈” 表情逗笑围观人群,这款融合地域特色的创新美食,俨然成为端午消费的亮眼 “新符号”。这场充满烟火气的活动,正是安源区在打造萍乡 “四张名片” 进程中,以 “红” 铸魂、以 “辣” 兴业,推动老城蝶变的生动缩影。
红色基因:流动的精神谱系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在党史上创造了十九个 “全国之最”: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校,孕育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雏形,更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晨光中的安源胜利广场,党徽佩戴者程建群站在宣讲台前,用质朴话语讲述着家族五代人的红色传承 —— 其祖父程昌仁烈士曾任安源保卫战总指挥,在秋收起义中壮烈牺牲;侄女程涌的 “红管家” 工作日志记录着初心坚守,侄孙程国梁的军功章闪耀着信仰光芒。这个红色家族的百年足迹,成为安源精神传承的鲜活注脚。
在这片红领巾诞生的土地上,红色教育突破传统模式:7 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6 处省级文保单位串联成 “可触摸的思政课堂”。沉浸式舞台剧《红领巾诞生地》、互动剧本体验《安源儿童团》,以及 “百年溯源之旅” 研学线路,让革命故事从书本走入实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信仰种子。
辣味经济: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革命
安源的食辣传统根植于工业文明的土壤。百年前,煤矿工人以一碗辣汤驱寒祛湿,将 “火辣” 刻入城市性格。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赋予这里辣椒产业的先天优势 —— 罗霄山脉北麓的温润气候与富硒土壤,孕育出 “肉厚皮薄、辣中带甜” 的优质辣椒品种。萍乡市农科所试验田里,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朱德彬正专注于新品抗病性研究,数据显示,基地年培育辣椒幼苗达 30 万株,成为市场 “香饽饽”。
安源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与农科所共建研发基地,为种植户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创新 “飞地基地” 模式,借 “订单农业” 突破地域限制;与斯里兰卡江西商会签约,推动辣椒制品跨海 “圈粉”。在辣红安源展示中心,辣椒口红、辣味文创等衍生产品琳琅满目,马来西亚留学生感叹:“这里让辣文化从味觉体验升华为文化共鸣。”
眼下,安源正构建 “辣文化 +” 产业矩阵:规划建设集生产、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开放式辣文化产业园,将南正街、安源老街打造成 “辣都美食地标”,推动辣产业从 “田间地头” 迈向 “国际舞台”。
红辣交响:文旅融合的破圈实验
当红色工运史与辣文化碰撞,安源开创了独特的文旅叙事:2023 年 “红辣半程马拉松” 串联赛道沿线红色旧址,奔跑身影与历史景观相映成趣;首届六省辣文化交流大会上,各地食客在辣味狂欢中感受安源开放气质。凭借 “红辣” 双核驱动,萍乡成功摘得 “中国辣都” 桂冠,形成独特的城市识别符号。
2024 年 5 月,安源文旅热度再创新高:赣湘边・奥莱数字生活城成为潮人打卡地,“辣红安源” 文旅集市汇聚非遗展演与特色美食;安源景区以 “工运摇篮” 为主线,串联 “工矿记忆”“辣红安源” 等五大主题打卡点,游客既能触摸工业遗迹的历史质感,又能在非遗工坊与辣味厨房中体验沉浸式文旅。南正街则化身 “青春能量场”,迎接武功山 “旅游特种兵”,脱口秀、吃辣挑战赛等活动掀起体验热潮。
从红色基因的当代转译,到辣文化的产业升级,安源以 “红辣交融” 破解传统文旅同质化难题。这里既有革命年代的精神火炬,也有市井生活的热辣烟火,两种文化基因共同谱写出 “传统与现代共振、精神与物质共生” 的文旅新篇。当红色故事在实景中 “活起来”,当辣味产业从区域走向全球,安源正以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为老城复兴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