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主题展吸引了众多小观众。在 “器载天工 ——‘环环’解码古人智慧儿童主题展” 现场,AI 数智人 “环环” 成为焦点。当小朋友们好奇询问其身上 “活环” 的制作工艺时,“环环” 扇动翅膀,用童趣化语言揭秘:“这是通过选料、抽条、起股、掐节、脱环、做环等工序完成的‘掏雕’工艺,又叫‘活链’‘取链’,环与主体一体成型,代表着商代玉器制作的顶尖水准哦!”
作为省博首个儿童主题展 AI 数智人,“环环” 的造型灵感源自新干商墓出土的中国最早活链玉器 —— 活环羽人玉佩饰。设计者将文物元素转化为头戴羽冠、身披玉饰、背生翅膀的卡通形象,并依托 AI 技术,将文物高清素材与专业讲解语料构建成儿童专属知识库。展览中,56 件(套)文物展品搭配 21 个解码动画,生动解答 “古人如何辨方向”“流水怎样计时” 等趣味问题。家长陈玉玲感慨:“科技与文物的结合让历史会‘说话’,孩子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科技创新的触角不仅延伸至博物馆展陈,更织就 “博物馆 + 学校 + 社区 + 遗址” 的协同育人网络。5 月 27 日至 29 日,南昌市博物馆联合多地文博机构,以 “数字活化 + 实地体验” 模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在上饶市广成社区,数字文化展陈、VR 沉浸剧场、非遗手工坊三大体验区形成立体传播矩阵,居民可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在上饶市第五中学,以仙人洞出土陶器为切入点,结合思政课与 VR 设备,让学生 “穿越” 考古现场,触摸历史脉络;
在仙人洞遗址,模拟考古区设置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文物发掘全流程,感受考古人的严谨与乐趣;
在万年县博物馆,流动数字博物馆车搭载 AR 技术,观众可 “拆解” 虚拟陶器观察工艺细节,文物数字魔墙集成全省陶瓷珍品供多维检索,“陶器修复师” 角色扮演活动更让公众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的匠心。
江西各大景区正以科技为笔,勾勒智慧旅游新画卷:
庐山:大模型定制专属旅行
庐山将 DeepSeek 国产大模型接入 “一机游庐山” 平台,并推出 AI 数字虚拟人 “庐悠悠”。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即可根据偏好获取个性化推荐 —— 无论是醉心三叠泉的飞流直下,还是钟情白鹿洞书院的千年文脉,平台都能深度整合资源,定制智能游览方案。
武功山:智能装备开启登山新姿势
被誉为 “户外天堂” 的武功山景区,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机器狗、机器人 “陪伴” 登山,AI 虚拟人 “驴悠悠” 提供双语咨询;外骨骼助行器助力轻松登顶,智慧步道实时监测心率、步数等健康数据,还可参与登顶竞赛生成专属电子奖章。安全应急体系更显科技力量:“1+9+N” 无人机应急服务体系与 600 余台智慧监控设备,实现地质灾害预判、客流预警与紧急救援的 3 分钟快速响应。2024 年,景区通过智慧指挥终端完成 126 次高山救援,定位精度达 0.5 米,响应效率提升 65%。
从博物馆的 AI 导览到景区的智慧服务,江西正以科技为引擎,驱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 “数字 + 文旅” 工程:加快建设 “云游江西” 数字文旅一体化平台,推动大模型、AIGC、数字人等技术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持续打造数字文旅新应用、新场景、新模式,为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当千年文脉邂逅前沿科技,江西正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参与的智慧体验,引领游客在古今碰撞中,触摸文明的鲜活脉动,开启文旅融合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