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 “南矶湿地保护区”)已然热闹起来 —— 成群的候鸟陆续在此停歇落脚,为这片湿地注入了灵动生机。近日,记者从南矶湿地保护区南山管理站获悉,眼下已有部分鸻鹬类候鸟开启迁徙进程,其中以黑尾塍鹬为主要种群,同时还混杂着鹤鹬、青脚鹬、泽鹬、林鹬、长嘴剑鸻等多种鸻鹬科鸟类,为湿地添上了一抹灵动的自然底色。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秋季,鸻鹬类与莺类总是候鸟迁徙队伍中的 “先行者”,它们往往最早踏上向南迁徙的旅程。这一迁徙规律与气候变迁密切相关:随着北方地区入秋后气温逐步下降,草木渐渐枯萎凋零,曾经为候鸟提供充足食物的栖息地,如今慢慢陷入 “断粮” 困境;而此时的南方地区,气候依旧温和,草木保持着葱茏生机,各类水生生物、植物种子等食源十分充沛。为了维持自身体温稳定、保障生存所需,这些候鸟便会遵循自然本能,成群结队飞往南方温暖区域,开启新一轮的生存循环。
作为位于鄱阳湖湖区外围的重要生态区域,南矶湿地保护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众多过境候鸟迁徙途中的 “关键驿站”。这里不仅拥有广阔的湿地水域、丰富的水生植被,还孕育着大量鱼虾、底栖生物等,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休憩栖息地与充足的 “能量补给”。如今,首批候鸟的顺利抵达,也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候鸟种群陆续迁徙至该保护区,或在此中转休整、补充能量,或直接停留越冬,届时南矶湿地将迎来一年一度的 “候鸟盛会”。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