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燥热尚未完全退场,婺源的初秋已伴着山间云雾、叶尖薄露悄然登场。它没有急功近利的浓烈色彩,反倒像宣纸上晕开的徽墨淡影 —— 远山的黛青、云雾的柔白、古村的粉墙黛瓦,都被揉进这方天地,一眼望去,尽是让人沉沦的温婉模样。走在婺源的初秋里,村村皆如画作,步步皆是风景,耳畔似有细碎声响轻拂,那是墨色流转间,属于这片土地的温柔絮语。
严田:稻浪翻涌间,小火车载着秋光穿行
提及严田,最先让人想起的便是那棵守护村落千年的古樟树 —— 它是婺源水口文化的 “活化石”,枝干遒劲,浓荫如盖,见证着村落的岁月变迁。溪边竹筏轻轻荡漾,老樟树下的秋千晃荡着孩童的清脆笑声;农人牵着水牛缓步走过青石板桥,蹄声与潺潺溪流交织,和远处铺展的田野共同勾勒出 “天人合一” 的田园图景。
若想沉浸式感受严田的秋,不妨乘上一列复古小火车。列车载着风的缱绻缓缓前行,车窗外的稻田正悄悄褪去盛夏的浓绿,一寸寸染上浅黄,像是被秋光温柔亲吻过,藏着季节流转的细腻。远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仿佛跟着铁轨的节奏轻轻摇晃;粉墙黛瓦的民居嵌在大片稻田里,如同未干水墨画中点缀的生活气息。偶有荷香飘来,混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格外沁人心脾。白鹭掠过田畴,翅膀带起的风将光影晃成流动的诗,连望向远方的目光,都变得柔软起来。千年古樟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与溪涧的粼粼波光相撞,溅起满袖清欢。
这个九月,来严田吧!乘上鸣笛的小火车,让秋光漫过指尖,看山水在眼前铺成画卷 —— 所有心动,都藏在这里,静待遇见。
灵岩洞:地下溶洞里,藏着水乡的幽凉雅致
若想避开日间的余温,寻一份沁凉,灵岩洞便是绝佳去处。这片由 36 个溶洞组成的 “地下宫殿”,地下暗河蜿蜒其间,石笋林立如林,钟乳石缀满穹顶,仿佛是被时光悄悄雕琢的秘境。
走进溶洞,倒悬的钟乳石顶端,水珠不时滴落,在灯光映照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清凉触感仿佛触手可及。不少游客踏过石阶时忍不住惊叹:“像闯进了《西游记》里的水帘洞,只是更静、更凉。” 乘一艘小船穿过地下暗河,两侧石幔如垂落的帘幕,轻轻擦过船身。抬头望去,一根 “定海神针” 赫然映入眼帘 —— 石柱从洞底直抵穹顶,稳稳 “镇住” 这方亿年溶洞,气势十足。
待乘船驶出溶洞,眼前瞬间豁然开朗:一汪碧绿湖水被群山环抱,宛如捧在掌心的翡翠;远处青山层层叠叠,山脚村落升起袅袅炊烟。这泼墨般的景致里,藏着婺源水乡独有的雅致与惊艳。
江岭:梯田花海间,邂逅初秋顶流浪漫
当秋光漫过江岭,这片沉淀千年农耕智慧的梯田,便被大片波斯菊 “点燃”。金色花海在田垄间起伏舒展,将山野的静谧酿成满是生机的秋日诗篇,让人忍不住沉醉在这份 “颜值暴击” 里。
登高远眺,才能真正读懂 “花漫梯田” 的惊艳:漫无边际的梯田顺着山势蜿蜒,田埂如大地镌刻的脉络,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而在这古朴梯田的怀抱中,金色花海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漫过田畴,风过时,整片花海化作流动的锦缎,仿佛大地将初秋的所有炽烈,都凝成了这触手可及的璀璨。
漫步花海间,还能撞见意外惊喜 —— 这里藏着一个被金色包裹的童趣秘境:戴斗笠的稻草人玩偶、咧嘴笑的小动物造型,还有诸多网红打卡装置,错落分布在花海中。千万朵波斯菊围着巨型稻草人,像是给乐园铺了层鲜活锦缎,连远处徽派建筑的屋角,都成了最好的背景。
若想让惬意再添几分悠然,不妨前往一号观景台:点一杯 “云端咖啡”,伴着开阔视野慢慢饮用,仿佛时光都被拉慢,满心都是云端般的松弛与惬意。
古村群落:溪水绕巷间,藏着鲜活的徽州诗意
婺源的初秋,藏在一座座古村里,溪水、古桥、老宅,共同勾勒出鲜活的徽州诗意。
李坑的青石板巷,被溪水轻轻环绕,这是初秋最动听的旋律。古桥静卧溪上,小船从桥洞划过的瞬间,涟漪顺着水流漫到溪边;妇人拿起捣衣棒,孩童追着光斑奔跑,烟火气悄悄漫进每一扇雕花木窗,都是古村最鲜活的模样。
江湾的明清古宅立在秋光里,斑驳墙面藏着千年文风。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徽派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绝伦,尽显古徽州建筑艺术的精髓与文化底蕴。梨子巷 36 馆更是文化荟萃之地:豆腐架、抬阁、徽剧、傩舞等非遗项目随处可见;打麻糍、寻货郎担、打铁等民俗体验趣味十足;糯米子糕、清明粿等婺源特色美食香气扑鼻,从视觉、听觉、味觉多维度,为游客呈现一场非遗民俗盛宴。
因双河汇合、村前碧水汪汪得名的汪口,永川河碧波如镜,古埠头的石阶延伸至水中,老街的马头墙投下整齐阴影,“俞氏宗祠” 的木雕在阳光下愈发鲜活,尽显古村的静谧与厚重。
思溪延村静卧在青山与田垄间,藏着徽商的 “豪宅密码”。“振源堂”“承裕堂” 等连片古宅与青山相映,“三雕” 艺术在此极尽精巧,每一刀的力道都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作为《聊斋》取景地的老门楼,铜环泛着时光的印记,诉说着过往故事。
晓起的街巷间,古意与茶香缠缠绕绕:古樟参天,枝叶繁茂,投下大片浓荫;青石板街巷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走在其中,仿佛能与时光对话。
篁岭:晒秋人家中,五彩斑斓绘就秋声
在婺源篁岭的层峦叠翠间,一幅最生动的秋日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的晒台上,一个个圆圆的竹匾依次排开:辣椒红得耀眼,玉米金灿灿,南瓜片暖黄诱人…… 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的晒匾,将整座山村装点成一块巨大的、流动的调色板。站在晒工坊往下望,便能将这人间最美的秋色尽收眼底。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辣椒串上时,篁岭的屋顶已热闹起来。晒台上,大妈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麻利地围着晒盘切辣椒;金灿灿的南瓜片在身后挂成一片暖黄,饱满的玉米棒和红艳的辣椒串从隔壁晒架探出头来,像是串起的一个个小太阳。空气中弥漫着果蔬的清新香气,也满是收获时节特有的喜悦。
在这里,秋天不只是一个季节的名称,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仪式,一段融入骨血的文化记忆。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