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一带一路” 国家记者组织论坛主题采风活动中,抚州临川的特色水果让外国友人们倍感新奇。来自异国的哈桑・西加鲁伊斯塔,在第一次尝到临川黄瓤西瓜时难掩兴奋:“以前吃的都是红瓤西瓜,没想到黄瓤的这么美味,我太喜欢了!” 这份跨越国界的赞誉,恰是临川西瓜历经千年仍生机盎然的生动写照。作为远近闻名的 “西瓜之乡”,临川这颗承载着历史滋味的 “蜜果”,如今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加速迈进,从田间地头的寻常作物,蜕变为带动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 “甜蜜引擎”。
一、千年 “蜜果” 的天赋与新生:从宋代诗句到现代 “香饽饽”
赣东平原的沙壤土肥沃疏松,充足的光照搭配适宜的昼夜温差,为临川西瓜赋予了得天独厚的 “生长基因”。这里的西瓜不仅瓜瓤脆沙爽口、汁水清甜、纤维稀少,还兼具高产耐储存的特点,更有消烦止渴、解暑清热、疗喉痹、治血痢的药用保健价值。早在宋代,就有 “冷似霜雪甘如蜜,一次加口沉疴痊” 的诗句,盛赞临川西瓜的绝佳口感与药用功效,足见其千年传承的 “甜蜜底蕴”。
如今,这颗穿越千年的 “蜜果”,在科技赋能下续写着新的传奇。通过品种改良与种植技术升级,临川西瓜的糖度普遍达到 12-14 度,远超普通西瓜 8-10 度的甜度水平;“麒麟”“金旺福娃”“黑美人” 等 10 多个优质品种各有特色,既保持了脆嫩口感,又提升了耐储运能力,成了全国市场上供不应求的 “香饽饽”。今年,临川区 6.5 万亩西瓜种植基地,预计将创造 5.4 亿元的 “甜蜜产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二、从 “看天吃饭” 到 “精准种瓜”:滴灌系统里的品质革命
在里修村瓜农黄志永的西瓜大棚里,藏着临川西瓜从 “靠经验” 到 “靠科技” 的升级密码。2022 年,黄志永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种瓜时,传统西瓜种植正面临 “老大难” 问题:浇水施肥全凭老经验,不仅水资源浪费严重,西瓜的糖度还忽高忽低,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那时候散户种的瓜,有的酸得没法吃,有的熟过了头,运到外地经常被退货,一年忙下来赚不到几个钱。” 回忆起当初的困境,黄志永仍记忆犹新。
为破解品质不稳、市场竞争力弱的难题,黄志永主动对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技术帮扶协议。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的大棚里架起了肥水一体化滴灌系统 —— 滴灌带紧贴西瓜根部,通过电脑终端就能精准控制每一株西瓜的水分供给与氮、磷、钾等养分的配比。这套技术不仅让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了 30%,还让西瓜的糖度稳定增加 2-3 个百分点,品质大幅提升。如今,黄志永种植的西瓜,第一茬每亩产值超 6000 元,第二茬亩产超 4000 斤,产品远销福建、浙江等省份,彻底摆脱了 “看天吃饭” 的被动局面。
三、“嫁” 出来的好苗子:嫁接技术破解育苗难题,带动全村增收
科技赋能的不仅是种植环节,在育苗端,临川西瓜也经历了一场 “技术革命”。临川区青泥镇高源村的瓜农周和顺,曾长期被西瓜育苗难题困扰:传统西瓜苗容易感染枯萎病,“种十棵死三棵” 是常有的事,一年辛苦往往付诸东流。“2018 年我育了 2 万株西瓜苗,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一半,不仅没赚到钱,还亏得底朝天。” 周和顺无奈地说。
转机始于 “嫁接技术” 的引入。农业技术人员发现,南瓜根系发达,不仅能有效抵抗枯萎病,还能吸收更多养分,让西瓜长得更甜。于是,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周和顺尝试用南瓜根嫁接西瓜苗,并结合 “断根嫁接”“控温育苗” 等技术,让西瓜幼苗的成活率从原来的 60% 提升到 95% 以上。如今,周和顺的育苗棚成了 “致富棚”:“上半年卖了 10 万株苗,赚了 5 万块;反秋那茬再育 5 万株,又能有 1 万多收入。” 更可喜的是,高源村如今已有 60 亩育苗棚,每年能培育 100 多万株优质西瓜苗,带动全村人均多赚 1000 元,连隔壁村的农户都纷纷来学习这项育苗技术。
四、瓜田里的 “共富账本”:合作社 + 电商,让西瓜 “未摘先火”
“家人们看这个纹路!拍起来砰砰响的,才是正宗的临川好瓜!” 在符仓村的电商直播间里,主播热情地向网友介绍着临川西瓜,屏幕上的订单不断跳出,让当地的西瓜实现了 “未摘先火”。村民肖春华笑着说:“现在咱们的西瓜根本不愁卖,订单都追着瓜田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蹲在路边等收购商压价了。”
然而在几年前,符仓村的西瓜种植还处于 “散、乱、差” 的状态:农户各自为战,你种半亩、我种三分,品种杂乱、标准不一,市场议价能力弱。“要么蹲在路边等收购商挑挑拣拣、压低价格,要么遇到行情不好,西瓜直接烂在地里。” 肖春华至今记得 2019 年的窘境,“那年我家种了 3 亩西瓜,最后只卖了 2000 块钱,连买肥料的成本都没赚回来。”
符仓村鹏兴合作社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户零散的地块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为社员提供全链条服务 —— 从技术培训、统一育苗,到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甚至为农户提供务工岗位。土地流转的租金、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年底的分红…… 多重收益叠加,让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年均增收超 2.5 万元。临川西瓜这台 “甜蜜引擎”,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增收的甜头,驱动着乡村振兴加速前行。
如今,临川西瓜的蜕变,藏在黄志永大棚里精准运行的滴灌带中,写在肖春华直播间不断刷新的订单账本上,也裹在周和顺育苗棚里嫁接苗的 “保护绷带” 里。6.5 万亩瓜田结出的,不仅是清甜多汁的红瓤、黄瓤蜜果,更是农民口袋里鼓鼓的增收单,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新图景。
当夕阳为赣东平原的瓜田镀上一层金边,运输西瓜的卡车引擎声、育苗棚里的喷水声、电商直播间里的欢笑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 “甜蜜交响曲”,在这片孕育了千年 “蜜果” 的土地上,奏响着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