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天刚蒙蒙亮,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塘边村的村巷里已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90 后” 村级后备干部刘欢挎着工具包、揣着设计图纸,熟门熟路地敲开村民家门 —— 蹲在院落里帮老人规划厨房动线,站在老宅中讲解危房改造细节,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他,正把大学课堂里的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效。
“以前总觉得设计专业和农村不搭边,回来才发现,乡村恰恰是最需要设计赋能的地方。” 刘欢笑着说道。返乡一年多来,他走遍全村百余户家庭,为 60 余户村民量身定制房屋改造、庭院微更新及闲置空间活化方案,用画笔与创意让老房子焕新颜,被村民们亲切地唤作 “村里的设计师”。
在他的巧思下,塘边村的老屋实现了 “颜值与实用” 双提升:既保留了赣东北传统民居的黄墙灰瓦、木构肌理,又融入了适老扶手、明亮采光等现代宜居元素。不仅如此,刘欢还带动村民开展 “一户一景” 微改造,牵头谋划特色民宿与农家乐项目,让曾经沉寂的老村庄渐渐成为周边游客青睐的 “网红打卡地”。
刘欢的扎根成长,正是万年县 “青年返乡・专业兴村” 计划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当地聚焦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精准挖掘返乡大学生、技术骨干、文艺人才等群体,组建 “青创人才库”,推行 “一专一村、一才一策” 的培育模式,确保回归青年 “所学有用武之地,才干能充分施展”。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人干出来的。” 万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 年以来,全县已成功回引 150 名青年返乡入乡,涵盖规划设计、农业技术、文旅运营、电子商务等十多个关键领域。目前,这批青年中已有四成进入村 “两委” 班子或担任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让专业人才真正 “落地生根”,万年县还搭建了多元赋能平台:“乡村青创营” 传授创业实战经验,“专家带徒” 实现技术精准传承,“周末工程师” 机制破解基层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已开展民宿经营、传统建筑修复、乡村文创开发等专题培训 30 余场,让返乡青年快速完成从 “专业人才” 到 “兴村能手” 的转变。
从 “一个人的坚守” 到 “一群人的接力”,万年县用机制创新架起 “人才回引 — 培育 — 赋能” 的桥梁,让越来越多 “懂农村、爱乡土、善服务” 的年轻人扎根田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鲜活的 “兴村力量”。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