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岭云端索道平稳落地,沿着乐祖路的梧桐林荫缓缓踱步,阳光透过枝叶在路面洒下细碎光斑,随手走进一家小店点份特色甜品、啜饮一杯清茶,让山间清风与惬意时光交织成专属记忆…… 这样的休闲场景,即将成为游客打卡梅岭的新体验。日前,记者从南昌市湾里管理局获悉,梅岭云端索道建设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与之配套的下站商圈也在同步推进,规划打造梧桐云集、稻香音乐空间两大特色区域,为文旅体验注入新活力。
一、梧桐云集:乐祖路藏着 “松弛感” 休闲密码
10 月 10 日午后,记者来到梅岭云端索道下站北侧的乐祖路 —— 梧桐云集主题区域的核心地带。道路两侧的梧桐树早已枝繁叶茂,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树影在阳光下轻轻晃动,勾勒出自然惬意的轮廓。沿着林荫漫步,沿途散落的特色小店让人忍不住驻足,推门而入便能解锁一段悠闲时光。
在一家名为 “梧桐树下” 的咖啡店里,门外的小庭院摆放着两张原木色餐桌,墙边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 “小狗停车位”,拴狗绳与软垫的搭配尽显贴心。推开玻璃门,暖橙色的点餐台瞬间让人卸下疲惫,台上的价目表清晰标注着拿铁、美式、手工蛋糕等品类。整个店铺虽只有 20 余平方米,却紧凑地摆放着 3 张餐桌,每一处角落都透着温馨。
店长舒勇告诉记者,这家店从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开始试营业,选择在此扎根,源于他对梅岭的双重期待:“一方面是真心喜欢梅岭的自然环境,坐在店里就能透过窗户看到远山绿意,喝咖啡时都能伴着草木清香;另一方面是看中索道开通后的潜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游客来这里感受慢生活。” 按照计划,店铺将于 11 月正式开业,届时还会推出季节限定饮品。
据介绍,乐祖路整体定位为 “休闲风(chill)街区”,是梧桐云集区域的核心载体,目标打造成集咖啡茶饮、潮流小食于一体的城市漫步(CityWalk)打卡地。在业态布局上,街区重点引进精品咖啡馆、特色茶馆、烘焙甜品店等轻食类店铺,同时融入民宿、文创手作工坊、花艺工作室等兼具文化与休憩功能的业态,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尤为用心的是,餐饮、民宿等业态均沿乐祖路的梧桐林荫分布。游客坐在店内窗边或户外外摆区,抬头就能看到浓密的梧桐树冠如绿伞般舒展,咖啡的醇香与山间清风交织,自然营造出松弛惬意的氛围。就连文创手作店也紧扣 “梧桐” 主题,以乐祖路的梧桐叶为灵感设计书签、帆布包等周边;花艺工作室的插花作品中,也融入了梧桐枝、蕨类等自然元素,让整个街区风格更显统一。
“乐祖路商业街区计划在 11 月初正式开业,开业当天会同步推出‘街区音乐会’‘梧桐云集・好物集市’等活动。其中‘好物集市’会集中展示湾里的非遗手作、山野特产,比如竹编工艺品、手工茶点等,让游客既能享受休闲时光,也能带走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 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站前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炫介绍道。
二、稻香音乐空间:老火车站的 “潮流变身记”
离开梧桐云集,记者沿着索道下站向南步行约 100 米,便抵达了另一大特色区域 —— 稻香音乐空间。与梧桐云集的休闲氛围不同,这里藏着一段 “旧建筑焕新” 的故事:整个空间由 “湾里火车站” 原址改造而成,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注入了新潮音乐元素。
据了解,稻香音乐空间项目总投资 1800 万元,占地面积 1.1 万平方米,核心场馆面积 840 平方米。改造过程中,施工团队格外注重对老建筑的保护,不仅保留了火车站原有的站房结构、复古门窗,还特意修复了站台地砖、信号灯等标志性设施,让怀旧感与现代感巧妙融合。如今,这里已成为江西省内首家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可容纳千人的 Livehouse(小型现场演出场地),目前正处于招商阶段,未来将成为音乐爱好者的狂欢地。
从规划来看,稻香音乐空间将以 “音乐” 为核心,构建多元体验场景:核心区域为 Livehouse 演艺区,计划定期举办独立乐队演出、民谣专场、音乐沙龙等活动;配套区域包含由老火车车厢改造的火车餐厅,游客可在复古车厢里品尝特色简餐;户外则规划了市集区与运动乐园,市集将引入文创摊位、轻食小吃,运动乐园则设置羽毛球、飞盘等休闲项目,满足亲子、年轻群体需求。
“未来我们还会结合年轻人喜好,在这里举办音乐节、潮流街舞赛,甚至有望引入动漫主题馆、二次元快闪活动,让老火车站成为兼具怀旧情怀与潮流活力的文化地标。”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商贸楼补位:特色业态激活民生价值
除了两大主题区域,梧桐云集范围内的南宝商贸楼也在加速推进业态布局,计划引入高人气连锁品牌与南昌本土特色店铺,进一步完善商业配套。
“这栋商贸楼是我们村和一家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的,总建筑面积超过 2 万平方米,其中村里负责招商的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在业态选择上,我们重点倾向于南昌本土特色餐饮,比如瓦罐汤、炒粉、藜蒿炒腊肉等老字号店铺,希望通过地道美食让游客感受南昌风味。” 招贤镇南宝村村干部符荣解释道,之所以侧重本土餐饮,不仅是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更是为了带动村民增收。
符荣坦言,等梅岭云端索道正式开通后,这些商业配套将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一方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通过分红共享发展红利;另一方面能创造不少就业岗位,村里的留守妇女、返乡青年可以在周边店铺当服务员、收银员,实现‘家门口就业’,不用再背井离乡去市区打工。”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