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入秋,夏日的余温尚未完全消散,鄱阳湖却已悄然开启 “候鸟季” 模式 —— 今年首批越冬珍禽如约飞抵这片湿地,不仅为湖面添上最早一抹秋意,更用灵动身影印证着自然时序的精准流转,成为近期江西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
自十月以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多个保护站相继监测到越冬候鸟的踪迹,原本静谧的鄱阳湖畔渐渐热闹起来。浅水区里,白琵鹭挺着修长身姿,用标志性的勺状长喙在水中探寻食物,动作优雅又专注;草洲之上,成群的白额雁或低头啄食、或梳理羽毛,自在栖息;湖面之上,鸿雁与豆雁结伴游弋,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水面嬉戏,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交织成一曲自然交响乐,构成一幅和谐动人的生态画卷,让前来观测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大饱眼福。
更令工作人员惊喜的是,在马影湖水域监测时,他们发现了一群栖息的雁群,其中一只个体格外特别 —— 额头的白色斑块比普通白额雁更大,眼周还环绕着明显的金黄色眼圈。经辨认,这只特殊的候鸟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白额雁,在鄱阳湖区较为少见,此次现身也为今年的候鸟观测增添了珍贵一笔。
目前,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已开启常态化监测与保护工作,持续关注候鸟的栖息、觅食情况,为后续大批候鸟到来做好准备。对于游客而言,当下至未来数月,正是前往鄱阳湖观赏越冬候鸟、亲近自然生态的好时机,既能沉浸式感受 “候鸟天堂” 的生机与魅力,也能亲身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