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江西宛如一颗镶嵌着红色珍宝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厚重而光辉的革命历史。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奔赴江西各地,深入探寻这片热土上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 “江西答卷” 究竟是如何精心书写而成的,一路追寻,一路震撼,一幅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徐徐展开。
一、精心守护:让红色资源重焕时代光芒
江西赣州,作为革命的摇篮之一,革命文物星罗棋布,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它们分布广泛且零散,种类繁杂多样,加之保护力量相对薄弱,不少保护级别较低的红色资源遭受岁月侵蚀,损毁严重,有些甚至濒临消逝的绝境,令人揪心。
然而,赣州并未在困境面前退缩,而是勇毅探寻突围之路。近年来,凭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赣州对全市革命旧址旧居展开了拉网式深入摸查,精心遴选出 353 处集中连片保护对象。一方面,全力争取国家资金的扶持,为保护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实施高瞻远瞩的整体规划,逐步构建起系统性保护利用的崭新格局,为江西乃至全国的革命文物片区保护立下了标杆,成为可资借鉴的样板典范。
“赣州通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工程,推动革命文物整体性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被国家文物局当作样板工程在全国大力推介。” 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鸿自豪地说道。
2022 年,江西再度勇立潮头,在全国率先开启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工作,矢志探索革命文物资源有效保护传承与创新运用的新路径,力求让红色资源持续迸发时代活力。瑞金市等 5 个县(市、区)脱颖而出,荣膺 “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 称号。
天刚破晓,瑞金市沙洲坝镇七堡村村民刘福明便已收拾妥当,准备出门开启新一天的忙碌。“我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出工前,都要去中央被服厂旧址转一转,傍晚下工后,还要再去仔细检查一次,心里才踏实。” 他说道。抵达旧址后,刘福明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查看每一个角落,确认一切无恙后,脸上才露出安心的笑容。
刘福明坦言,自从被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聘为中央被服厂旧址的代管员以来,每日早晚巡查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纪念馆每个月还会给我发补助呢,这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更有价值。” 他笑着补充道。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杨丽珊介绍,瑞金现存革命旧址多达 127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 4 处 37 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 处,堪称全国革命文物大县。“部分旧址地理位置分散,单靠纪念馆自身的力量,实在难以实现全方位管理,于是我们发动村民参与其中,凝聚起强大的保护合力。” 杨丽珊感慨地说。
当地持之以恒地开展 “革命文物认护” 活动,精心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性地设立革命旧址代管员制度……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瑞金逐步搭建起革命文物共建共享的良好平台,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新路径。
红色标语,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革命文物资源。“打土豪分田地”“加入红军” 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红色标语,虽简短却铿锵有力,立场鲜明如炬。
午后时分,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乡汉上村村民王宗耀静静地端详着自家老屋墙上的红色标语,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往昔岁月。“小时候,爷爷常常对着这些标语,给我讲述红军的英勇故事。如今,为了守护好这些标语,我也时常给孩子们讲述‘墙上的故事’,让红军的斗争精神代代相传。” 王宗耀目光坚定地说。他家的老屋曾是红军驻地,墙上留存的 26 条(幅)红色标语(漫画),错落分布在厅堂、里屋的墙壁上,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多年来,王宗耀一直将这些印记视作无价珍宝,悉心呵护,从未有丝毫懈怠。
王宗耀的坚守,正是无数江西老区人民的共同选择。乐安作为原中央苏区的北大门,留存有 4000 多条红军标语,被誉为 “红军标语第一县”。为了守护好这些红色瑰宝,乐安广泛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大胆创新探索保护利用新模式,革命标语动态数据库、江西首个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相继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如今,乐安的 “红色游” 愈发火热,每年慕名前来追寻红色印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聆听历史的回响,汲取奋进的力量。
二、锐意创新:让红色精神激荡时代回响
去年金秋时节,2024 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在江西赣州于都县盛大举办,来自五湖四海的 200 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 “长征精神与新时代长征路” 为主题,围绕长征出发史和长征史、长征精神、长征文化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入研讨,思想的火花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激烈碰撞,为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智慧源泉。
加强研究阐述,无疑是更深入、更准确、更完整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与根基。自 2022 年 3 月起,江西省委宣传部携手中央相关单位,强强联合共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全力整合全国高水平研究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矢志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的引领高地。
与党史研究并肩同行,科技赋能为红色文化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科技宛如一座桥梁,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创意完美融合,在红色沃土上绘就出全新的绚丽图景。” 江西省文演集团陈展工作负责人黄艳萍感慨地说。
在赣南大余县的青山绿水间,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宛如一颗闪耀的红色明珠。它以情景化、剧场化的创新形式再现革命烽火岁月,展览《南国烽烟举红旗》巧妙融合 3D 投影、AR(增强现实)互动等前沿科技手段,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融入红色记忆之中。观众连光荣在参观后不禁感慨:“现代声光电技术太神奇了,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时刻提醒着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红色文艺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催生出诸如《长征第一渡》这样震撼人心的文旅史诗。该剧集现代声光电立体影像技术等多种数字手段于一身,配备 360 度机械液压可翻可转可升降舞台,带领观众回望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生动讲述波澜壮阔的长征故事,为观众带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极致视觉盛宴。
“在内容角度上,我们力求站在家国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轴上,深挖红色故事内涵;在表现层面,则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强大支撑作用,追求审美表达的极致,让红色文化以全新的姿态走进观众心田。”《长征第一渡》总导演肖向荣介绍道。
借 “数” 上 “云”,数字展馆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永葆生机活力。江西省率先打造全国首个红色文化数字展馆矩阵,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知名教育基地完美搬上云端。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张国威在体验后由衷坦言:“通过虚拟展厅‘云游’红色热土,我真切感受到革命薪火在数字时代生生不息,仿佛与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作为全国红色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江西始终将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视为重中之重。江西省教育厅每年面向全省 1000 多万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创新开展 “追寻红色足迹” 研学、“红色走读” 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子们纷纷走出校园,奔赴实地进行红色走读,在沉浸式体验参观学习中,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指引。
三、蓬勃发展:让红色旅游绽放时代华彩
每逢节假日,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便热闹非凡,游客如织,村民孙观发也跟着忙碌起来。“大多都是外地游客,他们来村里感受红色文化,品尝农家菜,村里人气可旺啦!” 孙观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
时光回溯至 2019 年,当潭头村倡导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时,孙观发毫不犹豫地率先响应,和 100 多户村民齐心协力入股村里的旅游合作社,还将家中闲置空房精心重新装修,开办起了民宿。“民宿营业的第一个夏天,房间就全部订满啦!” 孙观发兴奋地回忆道,“就像村里的红旗雕塑刻的字说的那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对现在的生活特别知足,也充满感恩。”
随着游客接待量日益增多,孙观发又多了一个新身份 —— 村里的讲解员。“每天上午 9 点,我准时接待游客,给他们讲述村子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红色历史。” 孙观发认真地说。
江西作为全国最早发展红色旅游的省份之一,历经多年砥砺奋进,红色旅游已然从单纯的 “量的增长” 华丽迈向 “量质双升” 的全新阶段。
“江西积极响应党中央‘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的号召,精心打造以‘四大摇篮圣地、一座历史丰碑、一处革命启航地’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标识,让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愈发响亮。”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介绍道。
井冈山神山村堪称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作。曾经,这个位于罗霄山脉深处的小村庄深陷贫困泥沼;如今,凭借发展旅游业实现了华丽转身,率先脱贫致富。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已蜕变成 “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 的红色名村。通过红色旅游的强力带动,神山村实现了从 “景点游” 到 “全域游” 的跨越式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让村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与此同时,江西的红色旅游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赣州东方欲晓主题公园,游客们可以尽情观看《岁月如歌》等精彩绝伦的剧场表演,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的互动项目…… 园内 10 多项大型高科技红色主题项目,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全方位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主题公园自 2021 年 5 月开业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 410 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超 5 亿元,成绩斐然。” 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局长李俊锐介绍道,2024 年以来,赣州 4A 级以上红色景区游客接待量达 1471.8 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 52.05%,发展势头迅猛。
夜幕降临,南昌八一广场灯火辉煌,宛如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许多年轻人纷纷汇聚于此,他们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八一起义纪念塔,在音乐喷泉变幻莫测的光影中拍照留念,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空。在这里,红色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得更加生动、直观,“美轮美奂”“震撼人心”“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 成为年轻人最真切的感受。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南昌一跃成为新晋 “网红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感受这座英雄城市的独特魅力。
从革命老区到现代都市,江西各地正持续深入探索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四、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新时代以来,江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牢牢守住红色文化的思想灵魂、精神内核、根本立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光芒,在以红色文化激活革命老区新发展上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其一,保护为先,筑牢红色家底根基。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保护是首要前提。江西通过实施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工程”,一大批濒临损毁的革命遗址得到及时抢救保护,并实现了合理利用;率先开展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推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标识,成功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组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矩阵,构建起全方位保护体系;加强红色资源连片保护,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其二,数字赋能,增添红色基因动力。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媒时代的强势来临,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和活化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注入了强大活力。江西积极主动顺应数字时代潮流,争先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数字化行动,实施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革命旧址、红军标语数字化建设,推出数字化体验馆、数字化文创 IP、“网上红色之旅” 等一系列创新创意项目,激活了红色基因数字化传承的 “一池春水”,成功走出一条红色基因当代传承的 “新路子”。
其三,融合发展,赓续红色文化薪火。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等健康有序发展,是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途径。江西以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为宏伟目标,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培训、演艺、文创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极具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寓教于游,让游客在游玩中感悟红色文化魅力。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扎实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系列工程,建设一批长征步道、场馆、公园等,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心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时代丰碑的文化标志。创新载体、形式、业态以及营销方式,推进红色旅游与多业态融合联动发展,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努力实现红色旅游经济转型升级,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