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共绘赣鄱文旅新篇。近期,2025 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于南昌盛大启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对话交流、商贸洽谈与文旅项目纷纷亮相。作为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与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合并后的首届盛会,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行业精英、企业翘楚以及国际旅行商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江西文旅发展出谋划策。
深挖文化底蕴,驱动旅游创新发展
在 “千年文脉润赣鄱” 江西首届书院文化会讲活动现场,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等文化瑰宝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近年来,江西积极打破书院的 “围墙”,通过创新教育载体的形式,让古老的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活动中,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回溯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传承书院文化,既要深入钻研传统文化经典,更要以历史为镜,探寻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实现古为今用。” 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张迈曾也强调,中国古代书院历史源远流长,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应当积极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延续学术研究脉络。
当下,“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的现象屡见不鲜。在 “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暨微短剧新质生产力高端对话” 活动上,中部六省携手推出 60 部 “微短剧 +” 创作计划。江西更是另辟蹊径,创新提出 “三微一体” 融合模式,将微短剧、微综艺与微纪录片有机结合,借助剧集热度带动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点,致力于打造独具赣鄱特色的旅游品牌,探索 “微短剧 + 文旅” 融合促消费的新路径,掀起 “短剧游江西・文旅新赣线” 的打卡热潮。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一伟建议,依托微短剧这一新兴载体,深度挖掘中部地区戏曲文化背后的故事,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 IP,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 。
非遗活态传承,激活旅游消费活力
踏入南昌市东湖意库,一幅巨型 “非遗大集” 喷绘即刻映入眼帘。大会期间,以 “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 为主题的江西非遗大集在此热闹开市。来自江西、广东、福建、安徽四省的近 200 个非遗项目、200 余名非遗传承人汇聚于此,集中展示徽州文化、客家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独特魅力,全方位呈现四省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多次到访江西,但参与非遗大集还是头一回。在这里,能沉浸式体验四省非遗项目,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实在太有趣了!” 香港中国旅游协会副理事长陈锦全感慨道。城南龙灯项目江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史克滨也分享道:“我带来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和道具,不少市民游客都对龙灯制作充满好奇,孩子们还缠着我教他们舞龙。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传播传统文化,还能与各地手艺人交流技艺,收获满满。”
南昌市非遗研究保护中心研究馆员王永鸿介绍,如今非遗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 “新时尚”。此次非遗大集精心打造 “展、演、学、购、游” 一体化的沉浸式消费场景,江西 11 个设区市纷纷亮出本地非遗好物,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此外,活动还开设网络直播间,邀请文化学者与非遗传承人畅聊江西非遗故事,开播仅 2 小时,全网观看量便突破 250.9 万次。
升级旅游体验,广纳八方游客
“漫步在这里,既有老南昌的烟火气息,又有新潮的文化体验,处处都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4 月 27 日,来自上海的张女士在南昌市滕王阁北扩区域游览时赞不绝口。
在大会同期举办的南昌文旅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上,专家学者以滕王阁北扩工程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南昌文旅可持续发展之道。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胜分析,滕王阁北扩工程践行 “还江于民”“还景于民”“还岸于民” 理念,不仅拓展了景区规模,更实现了与八一广场、万寿宫等老城区景点的串联,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则提出,南昌坐拥 “一江十河串百湖” 的生态优势,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特色,构建 “大鄱阳湖旅游圈”。
在中国・南昌全球旅行商对接会上,四场签约仪式轮番举行,涵盖全国省级旅游集团合作、境内外旅行商合作以及航空公司合作等领域。黄金假期旅游(泰国)有限公司中国市场部负责人曾晖表示:“近期泰国青年对南昌旅游兴趣浓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结合泰国游客偏好,精心设计以南昌为核心的入境游线路。”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表示,未来江西将精准锚定发展目标,聚焦游客需求,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IP,推出 “赏美景、品文脉、享非遗” 系列新产品;加快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全力打造旅游诚信省份,营造一流文旅消费环境,让江西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