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南昌市东湖区大士院街区的 “烟火大士院” 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而在今年元旦,滕王阁景区 “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的北扩工程完工后,也随即向公众开放。老南昌那股醇厚的 “古” 味,成了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的 “强磁场”。
据悉,今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17 日期间,大士院街区的游客量已超 170 万人次,滕王阁景区接待游客则达 344 万余人次(其中购票游客约 82 万人次)。滕王阁景区、大士院街区等地精心打造的唐宋仿古场景,正为南昌文旅赢得了海量 “粉丝”。
这般旺盛的人气与沉浸式的体验,吸引力的密码究竟藏在哪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方晨给出了看法:“这些‘古建筑’能让游客穿上古装拍出漂亮的照片,还能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本地特色,这就是吸引游客、带动消费的关键所在。”
5A 级景区 “高出片率” 引客来
【地点】滕王阁东广场
【关键词】宋街风情 汉服热潮 妆造聚集
滕王阁东广场上,与主阁风格相契合的仿宋式仿古街里游人往来不绝。街巷的屋顶以绿色琉璃瓦歇山顶为主,局部搭配悬山顶,转角的地方还点缀着六角、八角的攒尖顶。
在 “滕阁秋风” 牌坊下,身着汉服的广东游客陈女士一边整理衣袖一边说道:“在这里拍照特别出片。” 随着摄影师 “三、二、一,衣袖再甩开些” 的引导,快门声应声响起。游客们也低声议论着:“朱红的廊柱、青灰的砖墙,让人有种穿越千年、回到盛世的感觉……”
如今,附近的叠山路已然变成了 “汉服一条街”,数十家汉服体验馆沿街分布,橱窗里陈列着从战国袍到明制马面裙等不同朝代的服饰。首次来南昌的河北游客吴先生感慨道:“仿古街和主楼都让人惊叹。我租了一套圆领袍,店员还教我摆拱手礼的姿势,这样拍出的照片更有韵味。”
旺盛的人气转化成了可观的客流。今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17 日,滕王阁景区接待游客 344 万余人次(其中购票游客约 82 万人次),核心景区日均客流量达 1.72 万人次,同比增长 9.55%;南、北扩免费开放区域日均客流突破 5.4 万人次,同比涨幅达 92.85%。
对于滕王阁景区的 “走红”,江西省社科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袁演分析道:“鲜明的视觉风格能快速营造出浓厚的古韵氛围,高‘上镜率’吸引游客主动参与 —— 穿汉服、拍古风照,形成了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双向奔赴’。‘高出片率’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满足感,这也是它人气持续高涨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老街牌楼重现千年古韵
【地点】大士院老街
【关键词】古建新貌 地标涌现 市井烟火气
在南昌市东湖区半步街口,一座仿古牌楼将游客瞬间拉入古韵悠悠的情境中 —— 牌楼以青砖灰瓦为主色调,飞檐翘角,斗拱层层叠叠;“大士院老街” 五个金色大字笔力遒劲。它和滕王阁仿古街一样,吸引着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成了热门的拍照地点。
“这条老街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起初名叫大悲院,后来在道光年间改名为大士院,名字源于当时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 大士院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 2024 年 5 月该街区一期建设完工后,经过精心改造,如今的大士院街区正散发着浓浓的 “南昌味”—— 改造后的大士院老街,基本还原了南昌街巷的传统模样;正是这份古城古韵,吸引着四方来客。据统计,今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17 日,大士院街区累计接待游客量已突破 170 万人次,日均超过 4 万人次。
在 “大士院老街” 牌楼下,安徽游客连先生一边拍照一边说:“这牌楼又气派又上镜,‘打卡’之后正好能吃碗地道的南昌拌粉配瓦罐汤,接着再去逛滕王阁,体验感特别好。”
8 月 14 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在东湖区象山北路与豫章后街的交叉口,一座仿古牌楼正在施工建设。据了解,这座牌楼将于 8 月底正式完工并举行揭牌仪式,为南昌古城再添一份古韵。
“仿古牌楼对游客的吸引力,远不止牌楼本身。”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方晨认为,牌楼和怀旧彩绘、文化墙等元素一起,共同营造出了浓厚的沉浸式氛围,让游客能深度感受南昌古城的气息,也充分发挥了它毗邻滕王阁的地理位置优势。戴方晨表示,这份精心营造的古城韵味,正帮助南昌文旅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10 栋民居老宅与古今对话
【地点】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
【关键词】古宅迁建 形神俱备 历史脉动
如果说,位于城市核心区的仿古街景满足了游客对 “氛围感” 的即时打卡需求,那么在南昌市梅岭深处,一座占地 25 亩、耗资 1.5 亿元的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另一条触摸历史的途径。
“这些老房子,每一栋都承载着能‘诉说’的历史。” 记者跟着博览园负责人蔡巧红走在青砖黛瓦之间,在一栋匾额刻着 “示介第” 的老宅门前停了下来。她介绍道,这可不是仿制品,而是 “原汁原味” 从鹰潭贵溪迁建过来的清乾隆年间商人吴振基的宅邸。据了解,像 “示介第” 这样历经岁月沧桑的民居老宅,园内一共有 10 栋。
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博览园 2012 年开工建设,2015 年正式开放。蔡巧红透露:“开放至今,我们年均接待游客量稳定在 5 万人次左右。”
“游客们纷纷前来,说明老百姓就认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东西、好东西。” 戴方晨指出,游客的到来,带来的收益远不止一张门票。“周边的饭馆、旅店、小商店,甚至老乡们的农产品销量都能被带动起来。” 他认为,这实实在在地为梅岭附近的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